“做人家——节约”“丈宁老——岳父”“后事体——什么事”……杭州钱塘区义蓬街道灯塔村的24根电线杆日前被刷上当地“沙地方言”的谐音文字,并配有拼音、释义。
“沙地方言是杭州钱塘区、萧山区等地的方言——这片地区本是钱塘江滩涂,因而被称为‘沙地’,但地区间略有差异,我们村讲的是钱塘区的沙地方言。”2月23日,村委会一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24根电线杆上刷的是最典型、最有意思的一些表达,如“上毛子”指“过去”、“各头”指“这里”、“得为子”指“故意”、“满发靥”指“好笑”。这些电线杆所在的村主干道北侧是“美丽庭院”试点区域,两侧的农居房都进行了美化,但主干道显得有些单调,“去年11月,一位从外地嫁到村里的妇女代表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提议添加方言元素。”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灯塔村不少年轻人在城里工作,习惯讲普通话,年龄更小的孩子甚至听不懂方言,而村里一些老人不太会讲普通话,有外地儿媳还因语言不通与公婆闹过误会,“我们商量后决定把方言的谐音文字、拼音和释义用油漆刷到电线杆上,既美观,又能让大家多接触方言。”
春节期间,这些“方言电线杆”引来不少人拍照、打卡,照着谐音文字读一读,还有老人带着小孩挨个儿认读。据了解,接下去灯塔村主干道南侧的电线杆也将刷上方言。
今年1月的浙江省“”期间,曾有省政协委员针对当前方言使用环境越来越少的问题,建议加大在公共交通设施、热门地标景点等场合的方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