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沙坪原名靴坪。600多年前,镇政府所在地乃是荒洲一片,明洪武年间民避兵祸流徙于此,开荒耕种,始有人烟,并更名为沙坪,沿用至今。清嘉庆年间,沙坪始有街道,此后逐渐兴旺,商贾云集,“乌云毛尖”茶享誉海内外,为明清两代朝廷贡茶。可以说沙坪是以茶兴起的桃源县建镇较早的建制镇之一。
石板街、吊脚楼、一河清水形似弯弓,大小两座屋儿桥架在首尾,被称为“未曾粉饰的影视基地”,先后有《铁牛镇》《竹山青青》《葫芦晃悠悠》《西去北丈峡)《女儿船》等影视作品在此拍摄。
元明之前,民间饮用的茶叶只经蒸、晒两道程序,而乌云界等地的山要停留在擂茶饮,用以解酒化毒、消疲提神、祭神驱鬼、婚聘茶礼、佛道清心入神等。元末明初,由于茶叶品种结构的变化、制茶工艺的进步和茶叶销路的打通,沙坪才真正成为茶叶集散的埠头。清雍正时沙坪出现了专营茶叶的茶行。它们取得官方的许可、颁发证照、征缴税银。但当时的制茶主要停留在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清同治末年,沙坪各茶行在做茶叶边贸时,发现欧洲茶商、俄罗斯和蒙古茶商购红茶量大、价高,于是便采摘嫩叶改做红茶,每箱装60斤红茶,每年出口2万多箱,每箱售白银40两,获利颇丰。
在清咸丰七年(1857年),由闽赣茶商来桃源沙坪古镇设庄收购桃源新茶开始制作的工夫红茶。工夫红茶香高味浓,品质优良,独具一味,深受消费者欢迎。茶庵铺一线便是通往安化和云贵的一条重要的“茶马古道”,同时也是朝廷传递书信的官道,至今还保留着“郑家驿”、“新店驿”的地名。
除精制红茶外,茶行将茶梗、茶皮、茶末压制成茶砖售给波兰、俄罗斯、蒙古、土耳其茶商。江西茶商会万寿宫和本地茶商同德堂一度声名远播。太平天国占領南方部分省区时期,乌云界区域年产百担红茶的茶户在300家以上。1933年,安化人曾某作为沙坪镇同德堂的股东,在“同德堂”取湖红工夫茶样,参加巴拿马赛会荣获金奖。靠茶起家、靠茶兴盛的沙坪古镇一时成为常德西南热阔、富饶、美丽的“小南京”。
如今在原沙坪国营老茶厂“生技股”杨泗庙旁,还可以看到由安化人、两江总督陶澍题写的“同德堂”石碑,碑下边便是原澄溪水运码头,乌云界茶叶由此发运,沿澄溪、沅水、洞庭湖而至海内外。另有一块木质“同德堂”牌匾由湖红工夫第十代传人---沙坪镇乌云界村坪溪组刘老树珍藏至今。
而沙坪镇在明清、乃至建国以后,都是邻近地区(桃源、安化、沅陵、溆浦等地)的茶叶市场集散地,整箱整箱的茶叶先从澄溪放排到沅江口的陬市,然后换船到常德、汉口,商人以“湖红工夫”之名出口到欧洲、西亚。
1952年国营桃源茶厂以同德堂为基础建厂,与各级供销社,土产公司配合,新辟了大量的丘陵区、坪区茶园,产量大幅提高,桃源茶厂红茶产量一度达到湖南红茶总产量的70%,大量出口为新中国赚来难得的外汇。
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澧行政专员公署以没收的位于桃源县沙坪镇的旧茶行为基础,于1951年9月成立公营利农茶厂,因设备与加工工艺落后,收购加工一年后,改为只收购不加工,所收购红毛茶人工肩挑搬运至安化酉州茶厂也就是安化一茶厂加工销售。
安化第一茶厂所处的位置在资江畔的酉州村,它所毗邻的唐家观和对岸的黄沙坪,历来都是安化有名的茶叶集散地。当年,这一带茶行林立,茶商云集,呈现出“人烟两岸稠”的盛景。
在中俄“万里茶路”中居主导地位的晋商,随着茶叶贸易的日益繁荣,开始逐渐把“触角”从流通环节延伸到生产环节,由贩运茶扩展为到产区设茶行制作、包装茶,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茶仓的原主人,是来自山西祁县的晋商。
1952年国家确定桃源红茶县的定位,着手发展茶产业。为此,湖南省外贸公司在沙坪镇创建桃源茶厂,主要精制出口工夫红茶。桃源茶厂占地面积近百亩,有几十条生产线,两栋大型茶仓,职工上千人。
两栋木质吊脚茶仓,显示它古老而厚重的历史,见证了桃源茶厂当年的繁荣,也是同样是桃源近代红茶的灵魂所在。
自古有云:高山云雾出好茶,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雪峰山余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扼据要冲、位置优越,自古以来沃野田畴,农耕繁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得以吞洞庭湖色,纳湘西灵秀,沐五溪奇照,揽武陵风光。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湖红工夫茶的原产地之一,位于中国第二地势阶梯向东部丘陵过渡地带,东径110°与北纬28°的交汇处,是典型的带农业生态区。
境内,山地连绵、重峦叠嶂、溪流密布、沟壑纵横、水量充沛、气候温和、土松肥沃,这样的地理、温光、水分、土壤条件决定了茶叶的优良品质。
传统桃源红茶中的花香红茶,采用清明后五天至谷雨前晴天采摘的高山野荒茶鲜叶,纯手工制做,干燥过程中拣剔过长的不能同期足干的茶蕻另行干燥。至叶干茎未干时放入竹盘中上覆竹制土纸至叶变软,再烘焙至足干。
所得干茶具有浓郁的木兰花香或金银花香。以90摄氏度水冲泡,茶汤为浅桔色,口感为浓郁的木兰花香或银花香中带蜜糖的甘甜味。品饮过后,口腔舌底津液涌流并伴随果糖甜味可达2小时以上。
桃源红茶中的湖南工夫红茶,分红条茶、红碎茶、红沫茶三种。红条茶干茶条索紧细、色泽黑褐带黄油亮,蜜糖香型。茶汤为深桔色,香味为兰花香带肉桂的枇杷香、豆香、参叶香,口感层次丰富,香型随冲泡次数变化大。后水越温润平和,香味顺滑,十泡后依旧花果香味明显,甜味依然浓厚。
桃源红茶“湖红工夫”唯一非遗传承人匠心手作,以高海拔野荒茶为原材料的刘老树手工红茶,天然、无农残及化公成分,值得一品。
乡村振兴,茶旅融合,希望桃源立足多年来茶叶种植的传统优势,围绕茶文化和休闲旅游,通过“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方式,延伸旅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的新路子,让桃源红茶焕发出新的生机。
采取“以茶育人、研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将研学旅行与学科课程互相衔接,推出采茶体验、炒茶及茶艺茶礼体验等研学项目和茶文化科普研学活动,吸引学生和社会团体参与。
将茶文化融入旅游线路,旅行社将桃源沙坪、茶庵铺、桃花源、夷望溪、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既丰富了游客体验又拉动茶商品销售。开展茶文化+赛事融合活动,积极承办全民健身、越野跑、书画赛等大型赛事活动,让参赛选手们在茶香中愉悦身心。同时,依托各大茶企培养专业的茶艺表演队伍,在常德各大博览会、丰收节、采摘节等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中推广现炒、现品的表演型茶艺,实行茶旅融合体验式推介。
桃源处处桃花源,青山绿水夜好眠,一边在民宿品茶,一边欣赏茶园风光,体验采摘茶叶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到楼下的车间里参观茶叶的生产全过程,甚至还可以现场跟随茶场师傅学习制作桃源红茶。
让游客感受到住有茶香、吃有茶味,推动茶旅产业资源整合、业态融合,助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富一方百姓。